为什么国产空调标注的环境适应温度比日系和韩系更宽?

网友、消费者、甚至有空调从业者或者测评博主都提出过一个问题:堆料很猛的日系本土机型或者韩系本土机型为什么夏季适应温度只能达到50°C而冬季适应温度只能达到-25°C或者-30°C,而减配了的国产空调却能达到夏季适应温度六十多度而冬季适应温度能达到零下32度?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了解夏季空调室外机的降温措施和冬季空调室外机保温措施。

1.jpg

夏季空调室外机的降温措施主要分主动降温和被动降温两种,被动降温主要指的是像美的冷媒环这种给控制板引过去一根冷媒管,从而降低空调外机控制板的温度防止因为温度过高导致空调外机控制板过热保护或者烧坏;主动降温主要指像日系韩系和格力小米一样采用U型蒸发器替代传统的L型蒸发器并给外机控制板加装大型铝翅片散热器从物理结构上给空调外机控制板降温。

冷媒环的好处是降温显著成本低,而坏处是冷媒环产生的冷凝水有可能侵蚀控制板,空调外机控制板需要用壳体隔绝冷媒环并在壳体上加装吸水海绵吸收冷凝水,并且最好外机控制板注胶防潮防水。U型蒸发器的好处是不与外机控制板直接接触无需考虑冷凝水问题,坏处是效果不如冷媒环明显并且陈本略高于冷媒环,日系机型和韩系机型的蒸发器更大且铜管数量更多更长在主动降温配置上远高于国产空调。

冬季外机的防冻主要是防止外机底部因为冷凝水结冰,以及外机频繁化霜而引起的制热能力下降,在这方面国产空调基本上没有什么方案,电辅热仅是在室内机上给室内加温对室外机的温度适应和防冻没有任何作用;而日系本土空调主要才取的是在外机底部加装类似于热气热水器的防冻管防止外机底部结冰,并且同时采用大压缩机和多铜管大蒸发器提高制热量,并采用双四通阀实现制热化霜两不误,从而实现960分钟制热化霜不停机。

明明配置不如日系和韩系那为什么国产空调标注的高温适应温度更高而低温适应温度更低呢?这是因为国产空调和日系韩系空调标注方式方法不同造成的,国产空调标注的是在实验室环境下高温制冷停机和低温制热停机的温度极值但此时没有制冷制热效果和效率可言,日系和韩系标注的是不低于最大能力70%的高温有效制冷能力和低温有效制热能力时的外部适应温度,是实实在在的有效制冷和制热能力温度极值,如果要标注停机温度极值日系和韩系空调可以标注的范围更大。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夏季温度高于五十度人类就难以生存,而且目前也没有高于六十度的地区,所以标注六十度制冷更多的是噱头为了吸引消费者;同样的,冬季虽然有低于零下三十度的地区,但零下三十度的地区哪有用空调制热取暖的,所以标注零下三十二度或者三十五度制热取暖的也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的噱头。超出正常温度使用范围的空调产品标注毫无意义。


相关推荐: cpu型号怎么看